教思研语
11

上接第10版

上接第10版)设置驱动性问题和任务,练习学生变量控制的意识及结合已有知识和题目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的能力。挖掘教材实验的素养内涵,引导学生稳定认知角度,形成认知思路。
  四、回归课本,查找盲点;分类整理,及时复习
  1.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我们高三化学老师再次引领学生回归教材,梳理教材边角知识,课本中的小栏目,课本中的插图,附表往往也是高考出题的背景材料。特别是新教材中新增的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以及资料卡片等;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设计成一个个提纲,让学生利用每节课前的5分钟认真阅读一下。
  2.将最近一个多月模拟练习中出现的高频错误归类收集整理,分析错因,对考试中学生常犯的习惯性错误,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性错误归类给学生讲。同时在讲评与纠错中练习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3.精选习题,争取基础题不丢分,中档题多拿分,压轴题争到分。
  (1)尽量采用归纳比较习题,达到“重要考点题型化,重要题型规律化”的效果,强化专题训练。
  (2)通过题组训练和变式训练,加深对概念和理论理解,提升能力,突破重点和难点。
  (3)纠错训练,经常翻看改错本,寻找知识漏洞思维盲区,及时总结答题模板。
  五、提升认识,因材施教;精准辅导,拓展延伸
  高三冲刺阶段,随着练考的深入学生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此时我们老师更应该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分类管理,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催化机理题中经常涉及催化剂这个考点,我们给学生总结出:
  1.催化剂的“四能”
  (1)催化剂只能加速自发的化学反应,即ΔG=ΔH-TΔS<0时的化学反应。(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历程。(3)能同时以相同的幅度降低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活化能。(4)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化学反应时间,提高化学反应效率,提高生成物的产率。 
  2.催化剂的“四不能”
  (1)催化剂不能改变ΔH;(2)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3)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4)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3.催化剂有选择性
  催化剂的选择性实质是主反应与副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竞争,主反应的速率越快,主产物就越多,副产物就越少,因此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和主产物产率的最好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4.催化剂的活性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掌握以上考点催化剂就清楚了,但我们在练考中发现:学生不会规范表述,从而防止了得高分。
  因此,高三冲刺阶段,我们必须先通过学生的检测结果,发现存在的不同问题,分类施策,由基础到能力提升,而且最好是针对性地辅导,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短板和弱项。
  六、科学分析,构建模型;注重细节,规范作答
  针对高频考点,我们给学生总结出不同设问的答题模型。比如:实验中经常出现溶液变晶体以及晶体的洗涤相关内容,我们设置小专题,帮助学生理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等区别及适用范围;关于洗涤,我们从洗涤目的、操作以及如何证明已经洗涤干净等都给学生建立了相应的答题思路,从而使学生答题模型更系统化。从往年评卷情况来看,考生容易犯错失分的地方如下:1.写出规定的方框,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2.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3.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考生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结构式,考生写成电子式等;4.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5.有一些考生因书写不规范失分或错别字而扣分。常见的有:“溶解”写成“熔解”;“苯”写成“笨”;“褪色”写成“退色”;“硝化”写成“消化”等;“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CO”写成“Co”等;6.化学学科语言表述不规范,尤其是文字叙述题写不全。
  总之,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必须集中学科组的全体智慧,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夯实基础。解题时掌握必需的审题方法与解题策略;更要注重考试后的反思,自我主动总结归纳解题规律,从而提升化学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以心如止水,宁静致远的学习态度去迎接高考,确保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据运城教育)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