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与个性化辅导 相结合的学困生转化
原平市同川镇联合校 侯文英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也随之提高,而中小学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初中的学困生,更是教师与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教师对此为题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究,才能让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更进一步。
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中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学困生的学习基础非常薄弱,再加上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人格心理等多方面的欠缺,进而导致其学习出现差异,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这种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最终产生一部分学习具有差异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就是学困生。学困生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在任何地区、任何学校、任何班级中都会有学困生的存在。此现象不但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还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研究问题。因此,将学困生进行转化成为教师肩上的重担。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元测试的方法来确认学生具有差异的学困生,并将其进行分类,分类时教师要保证分类工作要隐晦地进行,切忌公开分类,以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类之后教师要将这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找到学困生的知识薄弱点,并及时做出具有合理性、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外教师也要与学困生进行及时的、心与心的沟通,了解他们学习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以此来打开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的突破口。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应做到多方面培养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困生进行的教学工作也要围绕提高其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来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为每一位学困生打下良好知识基础的目标。
课后辅导作为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将课堂知识进行梳理,还可以帮助学困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连接。对于学困生来说,学习成绩较差是导致其缺乏良好学习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导时,则可以了解到学困生为什么学习成绩差、差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明确,能够帮助教师明确对学困生的教育方向,像是一些典型例题,教师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答题思路与答题规范。总而言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勤抓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进而使其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困生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学困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形成都是与家庭环境,父母对其的教育有着密切关联的。因此,家长与教师之间应该将教育一致作为原则,通过家长与教师间及时沟通了解学困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此外,教师与家长间也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才能让家长了解学困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或是在家期间的表现,以便教师与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困生遇到的困难或是学习上的障碍,进行及时地解决,从而达到家校共育。
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初中教师在针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做不但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而且还能让心理素质不高的学困生勇敢地提出问题,从而提升其课堂学习效率。此外,有部分教师虽然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其在课堂中还会对学生产生不怒自威的压迫感,进而导致部分学生俱于提出问题。要想改变此现状,教师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改变教学过程中居高临下的教学态度,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真诚沟通。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问题,还能使学生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向教师倾诉,从而让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中的想法,明白其缺少什么,想要什么。与学困生间距离的缩短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与信服感,这使得教师针对其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进而实现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