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作,便须读书”
李 节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也是中小学师生十分熟悉的一位作家。对于一位创作者来说,读书和写作是两项最主要的工作。老舍在文学创作之余,写了大量谈写作经验和阅读经验的文章。《老舍全集》共十九卷,谈写作和阅读的文章集中在三卷文论中,粗略统计数量有五六百篇之多,写作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持续到60年代。《老舍谈写作与阅读》一书就是从这些文章中选编而成,列入商务印书馆“语文教师小丛书”,自2021年8月出版以来一再加印,受到语文教师和写作爱好者的青睐。
按照内容,大致可以把老舍谈写作和阅读的文章分为三类。
第一类,怎样写文章的一般方法、语文学习方法、作文基本常识。细数起来内容包含记事、写人物、练笔、选材、观察生活、抓牢每篇的重点、做到简练不啰嗦、修改文章、运用和不滥用修辞、判断文章的优劣等。比如,“作文第一要求清楚。文字清楚是思想清楚的结果”“写一件事需要一千件事作底子”“用字与其俏皮,不如正确;与其正确,不如生动”,无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第二类,阅读经验和阅读方法。老舍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名著。他14岁考入北京师范学校,5年间在校长方还、国文教师宗子威指导下广泛学习中国古典文学。25岁到30岁,老舍在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中文,他的阅读书单里有大量外国文学名著。老舍也广泛涉猎历史、艺术史、文艺理论和哲学著作,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色诺芬等人的历史作品,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著作等。老舍说:“读理论永远不如读真正的作品。”读狄更斯,让他意识到“写作有进步,必会注意形式”。他对读理论和读作品的见解颇为正确,不读作品而读理论如同“想以药方焙成灰,用开水喝下去,便可治病,当然不可能,必须按方配药才成,作品就是药”。关于写与读的关系则是“要写作,便须读书”“‘读’然后知‘不足’”。老舍一边读书一边摸索方法,还制订计划。比如,为了解近代英法小说,他制订了“至少读每一名作家的‘一’本名著”的计划,并在一年多时间夜以继日地读。
第三类,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鉴赏。对于文学创作初学者必须面对的具体、细微的问题,老舍最能体会其中的奥妙。比如,怎样描写景物、怎样刻画人物,怎样处理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如何用语言表现人格等。老舍认为“一件事必当有个特别时间,唯有在此时间内事实能格外鲜明,如雨后的山景”“文艺则最好是写谁都知道的事,这才是本事……在文艺上越奇怪的事越不感动人”“细写不算不对,但容易流于冗长。为矫此弊,细写须要拿得起,推得开……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便不至于冗细拖拉”。
以上三类内容也是选编《老舍谈写作与阅读》时遵照的内容分辑思路。如何在五六百篇文章中选出对读者具有借鉴意义的文章,我采取了三个原则。
第一,普遍适用性——对普通读者学习写作和阅读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文章。比如,简练、幽默、辞藻、修辞等,只要文章侧重点不同就选入,尽量不遗漏好文章。
第二,现实针对性——针对普遍存在又不容易认识清楚或不容易解决好的问题做辨析、解惑、指津的文章。比如,怎样做到简练,学生腔是怎么回事,使用修辞多了一定就好吗……老舍的见解可以为我们解决今天的疑惑提供借鉴。
第三,方法实用性——思想和方法兼有,列出问题,普及常识,再给出方法。针对文章修改,老舍说:“字改不好,试去改句。同样地,句改不好,则试改那一段。”针对爱用辞藻、言之无物的毛病,老舍说“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辞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生活经验少“便该老老实实,有多少说多少,说得真切生动”等。
方法易知,难的是付诸行动。阅读和写作,如果不养成习惯,是怎么也不能让一个人在生活中获得益处的。老舍说要“天天写,天天练,养成习惯,坚持不懈”“时时刻刻的留心,对什么也感到趣味”“要做一个写家,须先做一个‘人’”,这是写作的态度,也是生活的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是写作文成了学生“一怕”。既然是怕,就是态度出了问题。一个人不会写文章,可能多半是青少年时期没有学好或方法不对,或思想态度不正确,或者可能是没有遇到真正懂作文教学的老师。《老舍谈写作与阅读》这本书是一位好老师,可以帮我们认清楚为什么写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对作文的认识可能会更真实。(作者系商务印书馆副编审,“语文教师小丛书”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