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的策略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 杨筱丽
学生升入初中伊始,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了,这几乎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入门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初中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入门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时,可多运用几何体教具进行教学,还有多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几何体,课上多动手操作,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学习,一点点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害怕学数学的心理,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
二、要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初步兴趣后,要保持初中学生学数学的永久兴趣,教师还应抓住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对此,我的具体做法:
(一)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激发探索动机是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做设计问题的能工巧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在导入阶段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例如,通过讲述一个探险家在神秘岛屿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的故事来引入几何知识,让学生迅速沉浸其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2.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数学因素,教师就应注意课堂中实际生活的渗透,巧妙设置情境;启发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某些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堂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教材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掷骰子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和竞争,激发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兴趣。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比如在讲解函数图像的变化时,通过动画演示函数曲线的动态变化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可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历史上的重大发现,例如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一)培养观察习惯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自己通过剪纸、测量等方法去尝试证明,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特征”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通过探讨,归纳出平行线的性质。
四、结 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