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式”教研推进幼小科学衔接
天津市北辰区教师发展中心 张爱民
幼小衔接事关儿童的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不同层级园校对幼小衔接理解存在偏差;园校能开展多样的衔接活动,但深入性不足;家长过分焦虑,普遍认同“超前学习”等问题,天津市北辰区基于问题导向,积极探索“三链式”教研推进幼小衔接,逐步形成了园校科学衔接的教育样态。
借“建构链”之力,全面谋划幼小衔接机制。北辰区建立由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研员、小学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幼小衔接联合教研的长效管理制度,鼓励园校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形成试点园领衔、联盟主体园示范、骨干教师推广的分层联动“建构链”,保障高质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机制共建,推进幼小双向联动。自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后,北辰区积极行动,发布了《深入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由学前和小学两个学段的教研员牵头,组建幼儿园和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建立联动协作、互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实施试点校(园)先行、区域全覆盖工作体系,全面开展“向上探”入学准备和“向下延”入学适应工作。
联盟示范,共探衔接全域覆盖。北辰区绘制了幼儿园联盟发展共同体建设层级网络图,将幼小衔接的研究进行园所全覆盖,以达到理念指导实践的目的。联盟发展共同体包含10个市级示范园为主体园的10个联盟,下设二、三、四梯队。10个主体园根据各联盟园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幼小衔接研修活动,积极探索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方法、路径和策略,形成“示范领衔,平等对话,经验共享,全域辐射”的区域推进新样态。
借“实践链”之力,协同共探幼小衔接策略。北辰区教研部门聚焦三个关注点开展研究,即关注两个学段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关注儿童在入学准备期和入学适应期的真实问题和想法,关注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困难点,遵循“调研—研讨—实践”的“实践链”持续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联合调研,全面分析夯实基础。教研员带领骨干研修团队,在开学的第一周走进多所小学参与实地调研,及时了解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撰写阶段性幼小衔接调研报告,对各校在入学适应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全方位分析,为后续基于儿童视角的衔接做足准备。
专项研讨,制定准确实践目标。以调研分析为基础,开展幼小衔接专项研讨。在专项研讨中,对照《天津市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实践性、可行性的实践目标。如结合《天津市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提出的“围绕幼小衔接,幼儿园与小学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这一问题,确定了“共同开展节日活动,激发幼儿入学愿望”的目标,园校教师共同策划开展了“走进小学阅读节”的衔接活动,不仅增强了大班幼儿对小学环境的熟悉,更建立了积极的入学期待。
借“提升链”之力,拓展幼小衔接创新思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不同平台形成多维度“提升链”,即通过专家讲座让研究内容不断深化,通过建立共享资源库和多种形式的经验推广让资源不断优化。
专家讲座,给予创新启示。在整体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中,北辰区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为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打开思路。如面对幼儿家长的焦虑,教师通过解读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家长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资源共享,资源优化共享。举办成果分享会、试点园开放等活动,将试点经验和成果共享到全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实现研训、资源、成果共享。同时,区域层面建立“幼小衔接课程资源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多年来,北辰区教研部门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继续夯实研究,并在以下方面更深入地做好衔接:幼儿园如何给小学教师提供基于儿童观察的“儿童成长档案”,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小学如何创设以儿童为本的探究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等。北辰区将充分运用“三链式”教研体系,实现童年生活自然延伸的理想样态。(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