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有知”又“有味”
苏 峰 李 涓
“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任务的第一天,‘深度备课’就成了我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近日,在山西工商学院举办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奖教师报告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淑鸿老师如是说。张淑鸿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本科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特等奖。
思政金课是怎样“炼”成的
“老师,你火了!”
一则由山西工商学院学生拍摄的思政课片段走红网络,点赞量达到了10万以上,评论区的热议达3万多条。片段的主角魏晨飞是山西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他的课堂讲究四率——听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点击率。
“我的思政课要‘配方’先进,不能老生常谈,‘工艺要精湛,包装要时尚’。”魏晨飞介绍道,“目前正在尝试录网络思政课,排经典桥段的剧目,希望做到‘活、色、生、香’。‘活’就是教育和生活相结合的思政课;‘色’就是形式要丰富多彩;‘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香’就是要让教改的成果香飘校园。”
山西工商学院坚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山西故事”系列选修课程建设工作。围绕“思政教育+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山西故事中的思政元素,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融入知识点讲解中,让“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灿烂文化在思政课堂绽放。
“以目标为导向,以钉钉子精神聚焦思政课教学中的痛点难点,是山西工商学院思政课程改革的重点,实践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山西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说。
把课程上出“思政味道”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会计学院教师常艳花在给学生讲解《资源稀缺性》这一章节时,从一则古老的寓言导入,生动地向学生阐述着永续发展的本质。
以“全面展开,重点建设”为基本思路,山西工商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育人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会计专业课上,教师会讲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里,教师会讲“中国家国精神”的传承研究;在建设工程法规课中,教师会讲从法治中国看建筑工程法规。
“学校注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山西工商学院美育教学部主任助理白天明说,“讲《国歌》这一课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国歌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
山西工商学院从全校遴选出18个团队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实践的科学化、标准化与精细化,探索一条符合学院特色且体系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子。通过“基因式”融入,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都突出育人价值。
让思政育人之路走实
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纪念馆、博物馆内,上好“馆校联动大思政课”,是山西工商学院近年来推动思政工作大胆创新的尝试。
“你们对大学生活有怎样的规划?”“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内,王芳正在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面对青春洋溢的学生,王芳抛出一个个问题。
目前,山西工商学院已与山西省博物馆、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等场馆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行走的思政课”生动鲜活、耐人寻味。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山西工商学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构建了“一核十维”大思政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工作育人格局。
山西工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天怀说:“教育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在‘大思政’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方法的探寻、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