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苑里看花开
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中心小学 张传德
从事教育是一场缘,乡村教育这34年,读写又是我的缘中缘。
年少时,多与树木、庄稼、牛羊为伍,并与饥饿寒冷作对,因此倍加珍惜读书的时光,凡带字的纸片从不放过,讲故事、听评书的地方也是恋足之地。读得多了,就有表达的欲望,于是小学时就借助作文课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初中时,即便是带的煎饼长出黄绿的毛也舍不得扔,攒钱买了一本让我泪流满面的《高山下的花环》,因为这是我们五莲老乡写的书。中考时我就想,如果当了老师,就可以一辈子与书作伴,畅游书海,于是报考了中师。
中师三年,为了接近并借阅更多的书,我就和图书室的匡老师套近乎,帮他义务管理图书。三年期间,我精读了一百余本书,做了六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其间,正是新诗狂潮的时代,在语文老师夏德明先生的影响下,我开始了文学创作。毕业后,好多同学设法留在城里,我带了积攒的十几本书毅然回到故乡,开启了漫长的教书生涯。因为,那时的农村依然没有书读,讲台上站立的多是民办教师,我只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看到山外书内的风景。
喜欢读写的我,选择与学生同读共写,成立了以我班级为基础的文学社——小丫丫文学社。为了写好作文,我和学生一遍遍修改,不厌其烦。为了解决没有作文选的窘迫,我把优秀作文抄写好贴在教室的后墙上……
文学社成长了,由当初的小丫丫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我没想就此止步乘凉,而是想栽种一片森林,要不断壮大文学社的队伍,惠及更多的师生。2016年,县教育局决定以我的名字成立工作室,引领全县的读写教学,县域内的文学社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了。
我深知,前有高山仰止式的大师,后有生机勃发的后起之秀,我更需要老骥伏枥,策马奋蹄。于是,天南海北去取经成了我教育生涯的常态,在不断地学习锤炼中,找到了个人专业发展的契合点、融洽处、发展源。
首先引领孩子,做擦亮星星的人。我把读写的土办法归纳出实用的“金十条”:回归自然找素材,亲身实践得真知,个性化作文模式让学生有章可循,利用网络建群搭建读写互动桥梁,给报刊做读写专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语文素养,让文学家的故事激发读写兴趣,范文写作来个投石问路,赏评作文要阳光修改并力戒评语假大空,让教育活动成为读写生活化的重要载体。
在我看来,把语文教学放到一个开放的、广阔的环境中,放飞孩子们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又有目的地去观察、实践、探索、体验、感悟和表达。这样,他们的语文积累和感悟才会厚重,他们在表达时才会有真情实感。
其次引领教师,让教师们专业发展有精准的朝向。我以读写讲座为桥梁,构筑读写小天地,不仅引荐教师们外出倾听专家讲座,还自己作读写讲座,发动教师们写教育叙事、随笔、论文。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作品评选,展示教师的读写成果,还开展经典诵读、元旦赛诗等活动,让读写教育有了深度、广度和亮度,营造了良好教育生态。
读写是润泽生命的重要活动,读写并蒂,生命提质,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师生均不例外。我在读写苑里,是种花人、赏花人,这是多么富足惬意的事啊!(据《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