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民族力量
应县第三中学346班 张志海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盛开的是中华文明5000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时序流转,丹心永固,文化自信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铺展开中华5000年来的历史,我们能从中看到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先贤哲人执笔静坐,深邃目光远眺苍穹之外,思考世间真理;我们能从中看到宋元词曲中最朴实的人民情感——勾栏里戏曲演绎,街市中花灯高挂的人间烟火;我们能从中看到传统节日的美好期许——挂桃符吃月饼赏菊登高……他们一点点凝聚成这一民族的文化瑰宝,塑造蕴藏在灵魂深处的文化自信。
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日,家家户户艾草高悬,棕香飘溢,人人身佩香囊,手戴五色绳,人们脸上,都洋溢出节日的欢笑,空气里荡漾着那跨越千年直抵我们身周的历史意韵。坐在屋中,嗅着艾草的清香,品一口软糯甜棕,小酌一杯雄黄酒,和家人一起看着电视机上正火热进行的龙舟赛,紧密的鼓点,江畔的呐喊与翻腾浪花连成一片,一艘艘龙舟迎风破浪,火红的船身,高昂的龙头睥睨四方。船上的船员伴随着紧张的鼓点,在统一指挥下,体态一致的前后摇摆,奋力划动船桨,劈波斩浪。他们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恰如曾在这江上出没风浪里的渔民,不畏狂风暴雨,用勤劳双手书写劳动人民的倔强和朴实。
回首战国,一个一袭灰袍的老人,西望故国泪流满面,正如他所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民之多艰”,国家已亡,社稷倾覆,宗庙将毁,人民蒙受苦难,俯首,看身下滚滚流淌,浪花翻滚的汨罗江,几滴晶莹泪水落入江中,融为一体,一道奔流在这荆楚大地,世间已无可留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去吧……老人纵身一跃便消失在江水之中,似与江河大地融为一体。或许当时没有人能了解他,但时间能够证明他的伟大,他晦然不倦,遗世独立雕琢文学半璧,屈原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逐渐形成了吃粽,进行龙舟竞渡,挂艾草等习俗,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传统节日及传统习俗涤荡千年流传至今。
我们崇敬屈原,不光推崇他的文学,也尊崇他的精神。或许我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以其高尚理想,直面现实迷离,以其热烈情感,直抒愤恨胸臆,纵使这偌大天地,无人与之惺惺相惜,他亦能雕琢文学半璧,与山对谈,邀林共饮,悲世间山河不复,叹生民多艰。每年端午,人们都会传颂他被世人牢记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寻,“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这是他生在骨子里的高洁与忠贞,就算是被碾作尘泥,仍散发香气,“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对自然界和宇宙万物奥秘的探索之门,引导我们走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我们缅怀屈原,将诚意揉进米粒,将尊敬包入粽子,先生虽已逝去但他一直都未曾离去,他一直活在华夏这片沃土,长在我们心中,成为端午传统的代言。
发扬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融入血脉,让这股力量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助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先人遗志当由我们传承,文化火把将由我们传递,用扎实的学术知识,团结合作的能力,学术研究精神,责任心,坚定的信仰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扬滋长,让共和国更加繁荣富强,让民族传统文化接续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