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12

忆新年

朔州市实验小学六(五)班 蔚 涵

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总有那么几天至关重要,这个节日亲人团圆,热闹非凡,守岁串门儿,那就是新年。
  按家乡的老规矩,远在他乡的亲人都得不远万里回到家乡,只为吃上口热乎的年夜饭,与许久未见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看上一场春晚,这才真正意义上算个年。
  当大雪纷飞时,灯笼会将那洁白的雪地映成温暖的橘黄色,当人走上去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时,说明离年已经不远了。
  从腊八到腊月底,家家都在为过年准备着。准备也不过洗、买、摆三字,这些是重要步骤,缺一不可。扫除的时候,拉开沙发,推开柜子,总能发现一点儿小零钱,时而五角,时而一元,运气好的话还能找到遗失已久的玩意儿。
  腊月中旬,家里置办年货,一包包的瓜子、花生、杏仁、松子,一袋袋糖果、苹果、橘子,让人看了便忍不住直吞口水。当每个房间里擦得窗明几净,年货如金银财宝一般丰盛时,然而年才刚刚开始。
  腊月二十三正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一大早,爷爷便摆上了供品,正中间是灶王像,左边供着一小碟砂糖橘,右边是一碟麦芽糖,已经想象到灶王爷上天后“口齿不清”的模样了,都希望灶王爷去了玉皇大帝那里多为家里说说好话儿,来年求个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除夕最热闹的是上午。爸爸、爷爷去地里上坟了,留我、妈妈、奶奶在家张罗年夜饭。每当这会我三爷就会来串门,会给我带很多好东西,这回是一盒点心,是村东面“黑二”叔做的,他长得较黑,排行老二,大家就喊他“黑二”了,他做的糕点味道很好,有芝麻饼、枣泥糕、凤梨酥等,待到正午,家中长辈会给我们包上个大红包,寓意着平平安安、红红火火,红色的火焰在灶台上跳动着,温暖了整个屋子,这时会被爸妈催促快点儿,围坐在团圆饭桌前等着大家一起吃饭。过年的热闹气氛少不了饺子的身影,韭菜鸡蛋的饺子,鲜美可口,加上几勺辣酱,辣如生命的活力,嗜辣如命的话,还要配上一个朝天椒,仿佛点燃了来年的希望,让人无法抗拒!
  随着一朵朵烟花在空中绽放,接神仪式开始了,今夜除了很小的小孩,大家都要在欢声笑语中守岁,旺火也燃了起来,照亮了每个人幸福的脸庞,旺火越旺、生活越旺!人们会在旺火周围烤火取暖、又唱又跳,希望来年会吉祥如意。仪式结束后,人们都不能大声讲话,直到要上床睡觉,以示对神的尊重,能保佑人们今年风调雨顺、心想事成。
  大年初一早上,年轻人都起得很晚,到了11点左右,才出门拜年,看看街边堆放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碎片,红艳艳的,如火红的叶子落在地上。小孩去亲友家拜年,就要比谁口才好,当然就领得红包就越大,如果还被夸奖了的话,能高兴一整个正月。初一,按照老规矩,不适合开荤,奶奶说:“初一吃素,全年免灾”。下午,人们都会去亲朋好友家串门,或捧一把瓜子,或拿一包糖果,去村广场看戏,别提多热闹了。
  正月初二到十四,就没有那么忙了,我们也会回到城里过庙会,会上张灯结彩,各种各样小玩意儿琳琅满目,有卖点心的,卖玩具的,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忽然从东面响起了巨大的声响,人们高喊着:“锣鼓队来了……”鼓声、锣声顿时响彻云霄,这时从队伍中跑出一队舞者,手持红色丝带,载歌载舞,跟着鼓点一前一退、左拐右拐,令人不得不惊叹他舞技高超。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重要且热闹的节日,这天的月亮很圆,映在碗中就是圆圆的元宵,吃在口中甜滋滋的,吃得心里暖暖的,如冬日的暖阳。外面下起了小雪,白了连绵的山峰。街道布满脚印,家家户户开了自酿的米酒,窗户上蒙了层厚厚的蒸气,空气中飘着一股猪肉西芹包子的味道,人们几口吞下汤圆,就赶着去看灯,有兔子灯、熊猫灯,大树灯……随便哪个,都能把所有人脸照亮,心里照的更敞亮,这时,灯会中心开始舞龙、舞狮子,首先跳上街的是一只红面白眉神狮子,昂首挺胸,八面威风,这边又从一个巷子里窜出条青面燎牙大青龙,眼睛活灵活现,好像真的一样,一龙一狮在鼓点声中上下舞动,令人眼花缭乱,拍手称绝。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基本上过完了。于是大人们开始整理行李,孩子们爷背上书包,又是一年新的开始,村口处大人小孩子回头看了看热闹的村子,最后一点“大年雪”也融化了。 
指导教师:徐润萍

点赞(1)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