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表编排既要有深度也要有温度
杨学杰
课程表是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真实反映,不仅肩负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更能体现学校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水平。编排一份规范、科学、高效、具有人性化的课程表,会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教学效率提升更加明显,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规范化是编排课程表的前提。课程表有标准,也有硬性要求,必须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开全开足课程,严格控制学科课时总量,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和认知阶段设置学科和数量,同时融入国家、地方、校本课程。首先,编排课程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其规范化的根本表现。比如,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律能力相对较强,我们适当设立由教师或者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方便学生自由发展。其次,课程表的编排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育规律、教师的学科教学规律、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律。比如,在编排时充分考虑课程节次的先后顺序、各学科的交叉性,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把数学、英语等学科排在早上第一、二节,把一些人文学科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编排在第三、四节或者下午,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再次,学科间的关联性和学科内的连续性必须得到尊重。课程安排要适当予以间隔,让学生有机会实践、练习、联想、咀嚼,同时,附带恰当的自习时间呼应,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科学化是编排课程表的追求。课程表的背后是学校管理人员对教育科学的理解程度与认知水平。它应该关注学生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完美结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资源,以及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的高度融合。实践中,我们认为,一张高质量的课程表所体现的科学性应当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全面贯通所有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有机地把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体系的再构建,充分考虑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运用与搭建。二是要从学生使用课程表的科学性去认识其重要意义。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课程表需要体现多层次教学的需求,适当安排一定的消化时间和空间。还要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的连贯性原则,如早读、自习要与讲课相配套。三是要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角度去审视课程表的科学性,避免某一学科过分集中或分散。
人性化是编排课程表的重要因素。课程表是用来引导教学活动、约束师生行为、管理学校的一种制度形式,好的课程表应当深受师生欢迎。许多学校教务处在编排完毕之后会对课程表进行修订完善,比如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或是开学后试运行1—2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有的管理者过分关注个别教师的自身要求,对学生的发展降低了要求。比如,有的课程表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某一位教师、某一门课程集中排在一起,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在征求师生对课程表的意见中,难免出现“个别人只强调局部利益”的认识偏差,需要管理者正确引导,把人文关怀和规则要求相结合,实现课程表应用的最优化。
(作者系运城市第二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