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要敲“重锤”
秦 川
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专门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央网信办还要求各地网信部门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抓好专项整治任务落实。
暑期已开始,“清朗”行动正当时。近年来,每逢暑期,相关部门都要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既净化了未成年人的上网环境,也营造了更加健康安全的网络生态。事实证明,这一稳定的制度安排,实施成效显著。
“清朗”行动的一大亮点,是着眼于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平台环节,立足于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今年的专项行动为例,重点整治6个环节突出问题,治理对象既有短视频、直播平台,也有社交平台,既有电商平台,也有应用商店,既有儿童智能设备,也有未成年人模式。剑之所指,均与青少年上网遇到的乱象有关。每一项制度设计,都体现了优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决心。
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1亿。对于当前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自出生起就被网络生活所包围,要求他们隔绝于互联网并不现实,而过早触网,接触到网上形形色色的乱象,并不利于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就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和网络空间的规律和特点,打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今年暑期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暑期,落实好条例要求,开展好“清朗”行动,至关重要。
优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对短视频、直播平台来说,绝不能允许种种视频乱象在平台上出现。比如,摆拍校园欺凌视频,将校园欺凌行为娱乐化,诱导胁迫未成年人变相参与直播等问题都不能在平台上大行其道。对于社交平台来说,同样应守土尽责。近年来,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厕所”“人肉开盒”等行为,煽动亲子、师生对立等问题屡禁不止,备受诟病,这与有关平台不作为有关。平台不能躺平,该尽的主体责任不能虚置。
一到暑期,家长最头疼孩子的一大问题,就是孩子上网玩游戏,沉溺于网游不能自拔。有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一些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对此,今年的“清朗”行动明确“喊话”相关企业等,要求集中治理如此乱象:提供“虚假模式”,用户进入未成年人模式后无内容、无法使用。模式下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养成不良嗜好等内容。模式防逃逸措施不完备,无须验证即可退出。模式下存在诱导未成年人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功能。
此外,还盯住电商平台,严禁向未成年人售卖软色情手办文具、动漫周边等商品。严禁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借未成年人形象进行无底线营销。还紧盯应用商店,严禁利用相似标志和名称信息,仿冒未成年人喜爱的App,传播违法不良信息。以及盯紧儿童智能设备,严禁设备自带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诸如此类,都说明治理目标更精准、治理手段更多元,目的只有一个,以有力有效地治理优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应该看到,优化未成年人上网环境不只是某个平台的事,也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这其中,离不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通过联合开展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不断助力未成年人上网环境更清朗,成长环境更健康。
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出实招更要见实效。打击取缔一批违法违规的网站平台,查处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唤。要密切关注涉未成年人问题新特点新表现,对各类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从严处置违规平台、账号及相关MCN机构。治理越精准,效果越明显,网络环境越清朗,孩子未来就越有保障。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