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引导教师回归真我
北京师范大学 吴国珍
教学为什么需要勇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作者帕尔默说:当教学发生的时候,你是在这个公共领域展现自己私人化的一面。你所分享的不仅仅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还有你自己——它是你内心深处非常关心的话题。当这个话题被误解、被质疑甚至被抨击的时候,都是非常令人痛苦的时刻。当你发现你无法和学生产生联结的时候,这也是非常痛苦的。
如何产生联结?首先要深深联结自己的真我,“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帕尔默说“我们自己的心灵安适自在,跟人交往自然就会更加亲密无间”,内心安适自在而彼此相处舒适,非空间上的亲密、情感上的依恋,更非满足控制欲或迎合权贵,而是指内心安静地觉知人、物、天、地,体验无界连通的归家感。对人世难以避免的狭隘自私或善恶难分的支离力量,都有定力像镂空的筛子一样一滑而过,确保内心平和自信,关系质量自然改善。
从《U型理论》视域而言,U底“源头”极其重要,但无形无相容易成为盲点,《教学勇气》恰恰强于言传无形,引领人们穿越喧嚣,打开心灵,相互聆听。2019年拜访帕尔默时,他说道:“故事确实能将我们的注意力带回到自我身上,当我们注意自身时,也是我们和他人产生联结的时候。叙事本身非常有力量,它能深深地影响联结,也能要求我们实现自身完整。”但当我们只知道那些宏大故事,如我们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的麻烦,或者说世界永远徘徊在战争边缘,我们很容易被它们压垮,当被紧紧绑架在这些故事中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微不足道。
然而,当我们谈论自己的故事时,从一个广博的现象中选取一个小例子,然后用心去观察它,并从中窥探整体的面貌,那么,就像全息影像一样,任何一个点都能给你看到整体的视角。我们需要机遇,需要停下来,需要安全空间,客观地发现产生心灵联结的秘密。
《教学勇气》还揭秘:最神奇的是,三五个人经常这样相互聆听,会打开每一位的内在空间,形成彼此一种善于接纳的开放态度。除了聆听,只问询开放而诚实的问题,而不是暗示他该去做什么,这就是在修炼日常意识的开放接纳。日常意识是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敞开,也是向他人的心灵深处敞开。学会共情式聆听,人生的关系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教师叙事探究越贴近“源头”,就越通透、宁静、深微,就越能触动人心,唤醒心灵;越能体验到共情聆听,就越能开放内在空间;越能够体验生成聆听,就越有勇气穿越恐惧,体验灵性觉醒,也就越有力量鼓励教师超越小我、发现真我,释放教育创造力,提升创造教育幸福的能力。
教师叙事探究与心灵成长形神相生,通俗地理解,心灵是神韵,可意会难以言传;故事是形相,看得见摸得着。当教师分享的体验从心底流出,分享者和聆听者的意识向彼此也向自己的心灵深处敞开,叙事探究和心灵成长就在形神相生。
任何制度或文化,如果把复杂微妙的心灵简化为可评可测的指标,驱动向外在标准拔高,就会忽视人的自我内核。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交流,仅仅把专业交流当作精心准备的精彩演示,仅仅倡导以同人的灿烂为榜样,那么就永远只是在培养“经师”而非“人师”。
如果不鼓励教师去发现真我本自俱足的宝藏,不鼓励教师深深联结自己的真我,与学生的生命产生深层联结,就会压抑教师独特的创造智慧,使优秀教学之源泉枯竭,导致更多学生生吞活剥知识概念,欠缺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师的真心真我,学生迫切需要沐浴在教师心灵之真诚与完整中,当教师拥有自身认同与身心完整的生命根基,就有勇气打开自己的心灵,有定力拥抱苦乐成败,穿越恐惧,深挖心泉,与学生一起去开发自身独特的优势。而《教学勇气》就是引导教师回归心灵,成为把自己的真我、学生的真我、所教学科紧紧编织在一起的心灵导师。
因此,这本书陪伴老师直面教育这一最复杂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让许多老师由衷感到:说的就是我!
2024年暑期《中国教师报》启动领读共读《教学勇气》,参与教师与《教学勇气》倾情对话,让老师心灵清朗,心中升起朝霞满天的过程,又一次丰富璀璨地呈现《教学勇气》对教师内在觉醒的深远意义。
(据《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