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坚守
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翠鸿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似乎还没弄懂,超级人工智能已经到来?
科技界根据人工智能的能力和复杂性将其分为三类:弱人工智能或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是指所有智力方面均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系统,包括创造力、通用知识、情感理解、推理等。李骏翼、张义宝等著的《超级AI与未来教育》以直面教育的7大类30个问题,启发读者重新思考数字、技术、生命、人类、知识、信仰、职业、经济等诸多方面当下与未来的冲突、挑战和机遇,是值得教育工作者阅读的一本好书。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人类进入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那么,未来的教育将通往何方?未来学校是否还存在?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该书7个章节均用问题作标题,从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技术人员等多个视角提问,构成一系列问题链。
书中提到,如果人工智能已经具有自主意识并被视为独立的硅基生命,那么人类未来教育的目标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比如强调人工智能和人类协作的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和道德教育、增加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课程、适应性教育、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等。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全文五次阐述了一个核心概念“生命契约”。首谈“生命契约”,是从价值与衡量来解读,作者认为未来教育的价值核心不再拘泥于“职业”这个单一维度,学校的意义将从“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转变为“服务每个人面向未来社会的生命契约”。再谈“生命契约”,是基于未来情景。超级人工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数字助理或人工智能管家,并通过海量数据的计算,为不同角色的成长提供资源和助力。三谈“生命契约”,是基于自我认知。四谈“生命契约”,是从数字身份的视角。五谈“生命契约”,作者认为生命契约是每个人的“本我、自我、超我、神我”之间的关系表达。
由此看来,拥有生命契约的人能更好地获得人工智能的赋能,同时更好地规避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面对超级人工智能,教育最核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数字世界里自然成长,不断打开对自己与世界的想象,同时又对自我、本我、真实的个体生命保有坚定的认知,在坚守与打开中为自身的终身成长不断开启新的希望。
那么,让我们再回到契约本身,契约是成员之间为谋求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一种默会协议。契约即诺言,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我们期待,有了契约,师生彼此信任、共同享受生命拔节的美好。从学校课程来看,课程是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契约,诚如作家张晓风的叩问“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如果把一门课程的方案、纲要当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契约,那么教师应尽力做到给予学生承诺“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尽力给你什么样的课程”。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要唤醒并坚守为学生建立起更合乎未来发展的“生命契约”。课程是促成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未来课程应具有三个特征:未来课程是链接真实世界的课程,未来课程是技术支持学习的课程,未来课程是聚焦核心素养的课程。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要用契约构建未来课程。
一位校长、一名教师如果具有契约精神,就拥有了课程育人的规范、承诺和原则,就会追求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会追求课程设计的精妙与课程实施的品质,就会以尊重学生生命价值与意义为核心,而不仅仅是一种生硬的程序化的工作。理想的“生命契约型”课程是,学校、校长、教师用契约精神,将关于教育公共目的之共同愿景作为出发点,在关怀与信任中,在人工智能环境中,学校负责任地规划与建设课程,包括关注受损的星球、拓展读写能力、提高计算能力、获取数字世界所需的技能、探究与理解科学等,教师负责任地教,学生负责任地学,共享知识与生成智慧,通过共同努力,去创造人类休戚与共且相互依存的未来。
(据《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