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情境的创设
静乐县新建小学 李爱梅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其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还不具备完整的逻辑思维,不能直接理解抽象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有目的的创设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一、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就是思维的动力,对问题的思考也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问题,并对问题有自己的思维方向。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理解问题,明白问题的最终目标,并对问题产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形成逻辑思维。
二、通过活动创设情境,引起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课堂教学可以看作是一种群体性的学习活动,活动只有通过参与才能进行,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只有亲身体验,实践才能掌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学生亲身去体验,实践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成动态的学习探索。例如,学习“圆锥”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圆锥,在制作过程中感知圆锥的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圆锥的初步认识,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圆锥。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调动了积极性,同时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圆锥的学习。
三、通过生活创设情境,建立学习体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学好数学就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直接的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事物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并形成自己对抽象事物的逻辑思维。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创设出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更有效地展示数学知识,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为学生建立学习数学所需要的逻辑思维体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创新思维,建立起对抽象事物的逻辑学习思维,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