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之我见
沁源县沁河镇中心学校 杨沁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因为学好语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其他学科,所以说,在小学的教学当中,语文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教学实践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在新课改的春风里,感受到教育改革带给我的成长和快乐,也让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到底怎样才能教好语文呢?在这里浅谈几点教学建议:
一、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首先,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以关爱人、尊重人、激励人为前提,帮助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充满和谐与温暖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愉悦轻松的学习感受,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融入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教师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感染学生的重要教学元素。教学中教师应融入饱满积极、愉悦快乐的教学情感,时刻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使课堂形成具有愉悦气氛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三,是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精神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创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发挥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都是围绕老师来展开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倡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具体措施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疑问是进行思维的基础,也是进行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探索意义和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积极性。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老师可以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赵王在秦国时,秦王多次对他进行侮辱,他都是怎样面对的?在文中能发现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更加具有积极性。同时质疑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要对老师、同学、教材都带有批判精神,能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对于课堂上出现不同的意见,老师要进行引导而不是压制,这样才是开发性的课堂。
2.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科学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每位学生都有权利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小组成员共同的探讨中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多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
探索创新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保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有进行探索创新的平台。比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文中的方法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出水缸的小朋友?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进行总结与鼓励,然后分析当时的情境,得出司马光的方法是最合适的,之后让学生讨论,得出这篇文章给自己的启示。给学生留有空间进行思考,活跃了思维的同时也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基础性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参与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整体提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二年级阶段,着重是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简单的学习方法。三、四年级阶段,着重进行语段的训练,加强学生对段的理解、段的练习方法的指导,并逐步过渡到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五、六年级阶段,着重进行篇的训练,加强对课文条理、层次、内容理解、篇章结构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涉及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在教学活动中反思和总结经验,并且不能脱离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效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