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14

初中数学“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的尝试

河曲县实验初中 郭 婕

数学教育一直在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进行有效开展启发式教学呢?
  一、导入问题化 
  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预设启发情境
  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
  2.捕捉启发时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例如:我在执教《全等三角形》时,得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学生提出,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以教用三角板与学生的三角板进行比较,虽然对应角相等却不全等。解决疑问后,我告诉学生在数学上称之为相似三角形。
  二、知识生活化   
  赞可夫曾经说过:“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加温的知识,将使人感到冷漠。”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产生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1.结合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执教《合并同类项》时,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同类项情形?50人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元与3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理解同类项知识,并且对数学的兴致更高了。这样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分析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三、训练多样化
  1.游戏中学习知识
  在学习了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将事先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在游戏中学生易错的符号也引起注意。按此游戏方式再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也突破难点,既训练了学生的胆识,也培养了组织能力。
  2.变式训练,延伸拓展,训练思维
  变式训练是多角度地从不同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本质,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总之,以问题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把握提问时机和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多种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迁移。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