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运城市盐化中学 陈桃红
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环境、素材等各种资源与手段,通过言语、行为、心理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的能力和技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语文课堂尤其要讲究教学艺术。下面我从以下几点小议一下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一定要有张力。教语文一定要跳出课文,运用发散思维,就课文所设计的知识充分地展开。引导学生探讨更多的未知领域,不能孤立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要学科交叉,尽可能的与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结合起来,建立大语文的概念。例如在学习《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课时,不仅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文章的结构内容等等。还让他们了解地理、生物等有关知识,可以说大语文的概念在这两课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也就是体现了知识的张力。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思想的穿透力。就是不能简单的图解、灌输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是要先抛砖引玉,引出话题,鼓励学生进行辩论,证明在各种观点的激烈膨胀中深化认识和理解,从而真正地穿透心灵。如在《背影》一课中,对于父亲买橘子和选靠车门的位置,这两个行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他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指导,让他们对这两种行为有更彻底的、深入地了解。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文化认同的合力。语文属于文化的范畴,课堂所设计的范文包括古今中外文章,其文化背景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树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合力,建立和而不同的文化认同,从而培养和完善其高尚的民族情感。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首先要了解作者写作的创作背景,对作者当时的行为、心情才能深入地了解,让学生能够深深地体会作者当时的那一种复杂的情感: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被贬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形式美。例如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都是语文课堂形式美的重要内涵。语文老师的语言除了《教师法》禁用的不文明用语外,更要注重文学性或较多的引用名人哲语或较多使用修辞手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精神上的愉悦。加上适当的手势、眼神和其他动作。一流的形式注定使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在讲陶渊明的《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感受、模仿作者当时的动作、神态,深深体会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这样不但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学生也能真正地深入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意境美。就是要善于启发启迪,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体会到更多的“境外之境,性外之象”。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心灵徜徉于高远。在讲曹操的《观沧海》一课时,在学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时,让学生保持安静,正襟危坐,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那广阔的画面感,体会作者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讲究音乐美。当然它不是要唱歌、弹琴,而是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时,做到声情并茂,跌宕起伏,并根据课文的主题格调确定课堂语言的语速、语气、语调,从而使每一堂课都充满风格迥异的优美韵律。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由于作者的主要情感是由乐到悲,所以课堂教学语言语调应该是由激昂到低沉,既体现了音乐之美,又符合主人公的心情变化。
古希腊有个有名的雕塑《掷铁饼者》,主人公手持铁饼蓄势待发的状态,讲究多种艺术。雕塑家能做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书育人,尤其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