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以平定二中社团活动为载体 平定县第二中学校 刘兰娟 王 冲 池艳云 孟召彩
【摘 要】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团进行融合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平定二中社团活动,阐述了以社团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团;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作为学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活动阵地,社团对学生的“五育”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积极作用不断彰显。以社团为载体,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进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社团融合现状
(一)社团影响面较小
从社团内部来看,社团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很多社团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指导,社团在组织和策划活动、会员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影响了社团吸引力的整体凝聚力,导致社团效果不尽如人意。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一些学校开始认识到传统文化进校园和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目前依然缺少顶层设计,保障机制不健全,理论指导不到位,对相关活动的审批、场地和经费支持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限制了社团活动的规模和范围,影响了社团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社团缺乏创新
传统文化本身具有深厚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社团成员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难以跳出固有的框架,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新的表达和呈现,这种思维模式的固化使得社团在活动策划和组织时缺乏新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多数社团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不够深入,或者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传承上,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研究和解读,影响活动的深度和内涵。学校社团相对封闭,缺乏与其他文化社团、机构以及现代文化产业的交流和合作,导致其在创新方面缺乏新的灵感和动力。
(三)社团专业性不足
学校社团普遍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首先,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才能有效地传承和发扬。然而,现实中许多社团负责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并且教师教学压力以及学生学业压力导致精力分散,社团活动难以深入,在活动组织和表现上力不从心。其次,多数中学社团没有专业的设计和指导,活动内容往往过于宽泛和笼统,缺乏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但许多社团往往缺乏这样的资源,社团成员很难在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深入的理解和突破,也难以提升社团整体的专业水平。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社团实践及路径
(一)注重多方协作,保证发展方向
社团活动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是社团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高中生课余时间有限、经验不足,这对学校支持和教师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在引进传统文化方面发挥其价值引领和物质保障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让社团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结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特长给予学生积极的引领和专业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协调社团运转,使学生获得全面的提升;作为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加入社团的建设和文化的学习之中。
在平定二中传统文化进社团的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首先学校的顶层设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领导从制度上将学生社团定位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渠道之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配合支持,校团委管理指导监督”的工作格局,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其次,在学校政策的指导下,教师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及个人能力,申请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刘兰娟老师成立的具有平定地域特色的“舞龙社”、孟召彩老师成立的“爱乐合唱团”、王晓丽老师成立的“编程天地社团”、牛宏泰老师创办的“书法社”等。老师们认真指导,积极参加社团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社团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再次,学生们对社团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活力。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举出团长、副团长,制定社团口号,设计团徽,确定每周活动内容并积极参加。一段时间的活动下来,学生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社团活动也趋于正规化、专业化,有了更加强大的影响力。
(二)统筹整合资源,提升内涵质量
社团若要取得长足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若要实现深远的影响,除了需要明确社团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比如设备、场地、资金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另外,还需积极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如与校外组织机构共同策划和实施活动或项目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邀请专家学者或非遗传承人作为顾问或导师,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文化指导。积极组织参与相关培训活动,不断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社团的专业化水平。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融入社团课程,将侧重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文化课程和注重实践的传统文化社团进行有效衔接,促进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
“爱乐合唱团”在常规合唱训练和各类活动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以自信昂扬的面貌走出校园,走向更大的舞台。2021年12月,该社团表演唱《强国一代有我在》,经平定县融媒体中心录制,登上了学习强国平台。2022年9月,该社团表演唱《我们都是追梦人》经平定县融媒体中心录制,参加了平定县委宣传部喜迎二十大节目展播。2023年5月,该社团优秀学员参加平定县清廉建设文艺汇演,演唱了杨文科作词,孟召彩作曲的原创歌曲《清风校园》。2023年10月,合唱团优秀学员到平定敬老院参加重阳节慰问演出,演唱了《天耀中华》《少年中国说》。2023年10月,该社团以混声合唱《让世界都赞美你》参加平定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获第一名。2024年1月,该社团受邀参加山西大剧院美育之光音乐会,演唱的混声合唱《让世界都赞美你》、女声合唱《葡萄园夜曲》,展示了青年一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促进创新发展,打造特色活动
社团活动要彰显特色,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注重创新与发展,探索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现代审美和潮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传统场景,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意加工和展示,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编程天地社团”引导组织学生利用编程工具编写程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结合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大主题,该社团组织了利用“慧编程”软件以积木编程的方式,制作相关“传统文化”主题的程序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宣传介绍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猜灯谜、博物馆浏览、舞龙文化、瓷器文化等,制作出了学生感兴趣的“猜灯谜、舞龙”游戏程序,编写出了浏览博物馆、介绍瓷器制作的作品。该社团开展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编程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新手段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提供了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入社团具有重要的育人意义,利用社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优化思路、创新模式、丰富内涵,努力发挥学生社团在推动协同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其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潘逸. 大学生社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36):110-113+186.
[2]邓静.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经济师,2022,(09):168-169.
[3]朱君怡,李瑾璇.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社团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9):103-105.
[4]陆旻瑶,陆小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宜兴紫砂陶)高校学生社团传承研究[J].江苏陶瓷,2023,56(02):3-4.
[5]戴晓东,许薇娜. 高校学生社团传承地方传统文化路径探索[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0):132-135.
[6]肖晓署. 课程思政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2,37(01):75-78.
[7]阳泉市教育局. 阳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心行教育”系列活动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通知.2022-8-23.
(本文系山西省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T2023S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