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14

教有方法,教无定法

——《琵琶行》教学案例 运城市盐化中学 陈桃红

又该讲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课了,这篇课文,我已讲过很多次,但是总有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这次面对它,既有一种如见老朋友的亲切,又有一种如见新朋友的好奇,总想探索出一些新思路。
  以前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尽可能多的问题,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除了一部分同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外,大部分学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看到他们被动的样子,我确实感觉到“强扭的瓜不甜”。因此,我意识到不能再让学生吊死在“被动”这棵树上,必须要另谋出路,否则“师将不师,生将不生”的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现在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热爱有加,何不先投其所好呢?于是,我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听十分钟左右的琵琶弹奏,让他们听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音乐声刚落,就有一名学生大声说:“这简直像在山水边游玩”。后面的学生连续不断:
  “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感觉甜甜的,柔柔的。”
  “有一段时间我好像奄奄一息了,现在我感觉死而复生了。”
  ……
  看到他们无法停止,我只好打断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大家说得都对。于是我趁热打铁,让他们齐读文章、感受意境,描写音乐部分。思考白居易听了琵琶弹奏之后感觉如何?
  同学们如饥似渴地读着,几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一种哀怨的味道”。
  “好像看到了战争的场面”。
  “觉得有好多东西在滚动。”
  ……
  我又一次打断他们,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样的感受呢?
  “用贴切的比喻。”
  “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写。”
  “用效果手法”。
  “运用一些双声叠韵”。
  ……
  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无法把他们的答案听全,只是发现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我还没来得及总结,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看着他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不是在上课,简直是在欣赏一幅“百花竞放图”,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呢?
  想不到教法一变,百花争艳,真是教有方法,教无定法呀!这节课不仅是每个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也体现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